首页 >> 专题部署 >> 正文

五年工作巡礼系列报道之四:砥砺前行 努力谱写学校科研工作新篇章

2020年05月27日 14:21  点击:[]


一、深化学校科研管理服务机制改革

五年来,学校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优化科研管理提升科研绩效若干措施的通知》(国发〔2018〕25号)和《科技部等6部门印发〈关于扩大高校和科研院所相关自主权的若干意见〉的通知》(国科发政〔2019〕260号)等文件精神,进一步扩大科研自主权,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以信任为前提的科研管理服务机制,充分激发学校科研转型、创新发展的活力。   

坚持需求导向,以“一山一水一城”的科研团队建设为依托,服务绵阳“4+3”高端成长型产业改造,积极融入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在管理服务机制上,聚集学校优势学科科研实力,联合地方企事业单位,在组织申报省级及以上重点重大科研项目、深入开展横向科研合作、打造特色科研平台和团队、联合申报省部级及以上科技进步奖等方面,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学校科研管理服务制度,助力学校科研转型发展。   

二、制度创新 驱动发展

创新科研管理服务机制,激发和保护科研人员工作热情,推进学校科研工作转型发展,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落实:   

1.修订完善了系列科研管理文件

(1)绵师院科字〔2017〕7号文件内容:   

《绵阳师范学院纵向科研项目管理办法》   

《绵阳师范学院横向科研项目管理暂行办法(修订)》   

《绵阳师范学院校级科研经费管理办法》   

《绵阳师范学院科研人员个人科研发展基金管理办法》   

《绵阳师范学院校级科研机构管理办法(修订)》   

《绵阳师范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管理办法(修订)》   

《绵阳师范学院学术交流与资助管理办法(修订)》   

《绵阳师范学院科研工作量奖励与考核办法(修订)》   

(2)《绵阳师范学院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绵师院字〔2018〕37号)   

(3)《绵阳师范学院纵向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修订)》(绵阳师院[2019] 26号)   

(4)《绵阳师范学院横向科研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修订)》(绵阳师院[2019] 27号)   

2.目前正在进一步完善修订的文件有:

《绵阳师范学院科技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管理办法(修订)》   

《绵阳师范学院教学科研成果奖励办法》   

《绵阳师范学院核心期刊目录(第三版)》   

3.以上文件中“核心”举措:

(1)将高级别科研项目配套经费拨付调整为高级别科研项目配套经费申请方式;   

(2)在年度科研成果奖励基础上,对高级别项目、奖励,高水平科研机构、团队等进行了针对成果完成个人和支撑单位的突出贡献奖励。现根据科技进步奖特点,拟将我校参与省部级及以上级别科技进步奖纳入奖励认定范围;   

(3)为鼓励学校科技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制定了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的90%作为成果完成团队的奖励。目前正在修订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权属分配及实施流程等内容。   

三、转型发展初见成效

近五年来,随着学校关于科研管理服务制度的完善,教师的科研热情得到进一步释放,高水平科研成果产出呈现成果数量和级别的不断提升,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1.科研项目与科研经费

表1:2015、2019年各类项目立项及经费总量情况:

指标   

国家级项目   

省部级项目   

市厅级项目   

横向项目   

合计   

2015   

2019   

2015   

2019   

2015   

2019   

2015   

2019   

2015   

2019   

立项数(项)   

3   

4   

17   

22   

150   

115   

19   

80   

189   

221   

立项   

经费(万元)   

75   

99   

114.5   

256.2   

142.6   

175.87   

182.88   

1511.35   

514.98   

2042.42   

立项数增长   

33.33%   

29.41%   

-23.33%   

321.05%   

16.93%   

立项经费增长   

32%   

123.76%   

23.33%   

726.42%   

290.60%   

2.科研平台建设

(1)省级高水平科研平台   

2018年12月,李白研究中心获批首批四川历史名人文化研究中心,截止目前为止,我校共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个,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4个。   

(2)省级高水平科研团队   

2015年6月,“四川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融合发展研究团队”入选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2015-2017年)。   

2017年12月,“四川基础教育学科教学改革研究团队”入选四川省社会科学高水平研究团队(2018-2020)。   

(3)积极布局我校省市两级高水平科研平台筹备建设,2019年我校获批5个四川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   

川西北乡村人居环境建设工程研究中心;   

四川生猪重大疫病监测与防控工程研究中心;   

森林与草原防灾减灾工程研究中心;   

大熊猫国家公园岷山生物多样性监测分析实验室;   

物联网安全实验室。   

表2 省、市两级科研平台数量   

指标   

省部级   

市厅级   

个数   

2015年   

2019年   

2015年   

2019年   

4   

5   

5   

13   

增长幅度   

25%   

160%   

3.科研成果转化及社会服务

(1)荣获省部级科研奖励8项,其中四川省科技进步奖4项,社科优秀成果奖4项。其中,由我校胡进耀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中国特有珍稀濒危植物珙桐种群重建技术研究”获2017年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完成发明专利授权7项,实用新型专利授权39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16项。   

(3)2019年实现科技成果转化5项,转化金额1.5万元,实现了从零到壹的突破。   

(4)2014年,王立桩博士提交的《完整准确理解和执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研究报告,被中央党校《思想理论内参》收录,成为我校被政府采纳的最高级别决策咨询报告。   

(5)2019年5月,胡进耀教授提交的《关于我省森林草原火灾防控的几点建议》决策咨询研究成果得到副省长尧斯丹同志批示。   

(6)2019年10月,马克思主义学院科研团队完成的“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基层调研夯实基层党建基础”调研报告,获得四川省委组织部王正谱部长签批,宜宾市长宁县组织部负责组织实施。   

表3 科技成果及服务社会   

指标   

省级成果获奖   

知识产权及转化   

省级及以上决策报告   

2015年   

2019年   

2015年   

2019年   

2015年   

2019年   

项数   

9   

17   

35   

100   

1   

3   

增长情况   

增长了88.9%   

增长了185.7%,2019年实施成果转化5项,转化金额1.5万元,实现了0的突破。   

截止2019年,共有3项成果分别获得中央党校《思想理论内参》采用及四川省级领导签批。   

  

绵阳师范学院目标督促办公室、机关党委    联系电话:0816-2376972

                地址:四川省绵阳市高新区绵兴西路166号 邮编:621000